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又回到了自己熟悉和喜歡的環境,回到那些新的或者舊的古鎮、老街中,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幸運的,在此感謝為我提供這個機會的、同樣具有文旅情懷的老板。
——當我在古鎮時,我在想什么
心懷感恩,用一天時間整理自己的心得,分享給一直關注我的朋友。
為節約文字,古城、古鎮、小鎮,統稱為“古鎮”。
還是定位
一個古鎮,需要確定自己的身份。身份只有兩種,度假古鎮和觀光古鎮,無論是否有門票。
度假古鎮適合大多少古鎮,它的核心競爭力,是夜游功能和能讓游客“住下來”的能力,很難做到,但必須做到。更深層次,讓游客“養心”,除了古鎮煙火氣,它突出對休閑度假功能的配套與服務。例如烏鎮西柵。
觀光古鎮需要有獨一無二的先天資源優勢,與周邊不僅有差異,而且要巨大。
嘉興濮院,把古鎮的復原、文化的靜態表達、建筑與場景的忠實表達與藝術呈現,做到幾乎無人企及的高度。然而,市場的反饋達不到預期,不是不夠用心,而是它所處的環境——古鎮云集,讓它定位的核心競爭力變弱了。
在美好愿望與工匠精神之前,是定位。
度假古鎮與觀光古鎮,在前期的基礎配套、酒店娛樂、夜游產品、活動體系等方面完全不同,因為盈利模式和運營模式不同。
兩類古鎮的界限有時是模糊的,甚至隨著運營觀光型可能會轉向休閑型。但作為操盤手,模糊古鎮的定位,意味著模糊了主力客群、模糊了產品與運營模式、也模糊了盈利模式。
從哪里掙錢?
門票、住宿、游船,是烏鎮西柵的三項主要收入,如果沒有記錯,它們占的比重超過整體進項的85%。
它的操盤思路是:在我開發古鎮之前,我就知道,主要收入會來自這三項,并且,這些資源都在我手里。我知道游客喜歡的商鋪是什么樣的,所以我采用寬松的引進政策和嚴格的選擇與管理機制。我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大部分商鋪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服務游客、用來引流的。
游客上來后,烏鎮商鋪的收益,最終也沒有辜負操盤者的期望。
對于新建的小鎮或文旅街區,迫切的核心訴求是物業的銷售,支撐銷售的不是租金水平,而是游客量,游客量也是持續良性運營的關鍵。
游客量取決于產品與服務(如果把古鎮作為一個產品),其次才是運營。實際上運營在一個完全成型的、不打算重構的景區面前,賦能極為有限。
這是定位之于不同類型古鎮及其運營、盈利模式的重要性。
拿什么吸引游客?
對于古鎮,留住、培育和挖掘本地特色的優質商家,營造本地生活的煙火氣,都是最為重要且緊迫的工作。
無論游客還是優質商家,都不會給古鎮運營太多的時間和機會。
不是所有運營方都能控制古鎮的所有商業,對于門票型古鎮,對古鎮優質商家的支持和引入,是不分業主經營、出租或是自營聯營的,因為他們首先是景區引流與游客體驗的一部分。
觀光古鎮突出忠實而自然的呈現,門票價值接近古鎮的風貌與文化價值,例如唐城、烏鎮的東柵、平遙古城,它們一般是安靜的。
占大多數的度假古鎮,突出體驗與度假需求。一方面,游客希望沉浸的體驗古鎮歷史、生活和文化,弱化或靜止時間,自己去發現驚喜;另一方面,游客期望享受到度假所需的便捷、品質與服務。
一個古鎮,或多或少都有會自己的核心旅游產品,歷史遺留的或創新的。例如實景演藝、游船、主題館、歷史遺址、創意市集等。
然而古鎮最大的、賴以生存的旅游產品,就是古鎮自己。
對于新建的小鎮或文旅街區,其核心的旅游產品是它的主題。
一個深度結合當地文化和市場空白的主題被確定后,當建筑、場景、景觀、亮化、旅游產品、引流產品、活動體系、業態、游線、公建、演藝、產業培育、藝術引進等所有動作,都圍繞這個主題時,其核心競爭力就會凸現。這是操盤此類項目最重要的策略,也是唯一的出路。
需要說明的是,此類項目對結合文化的場景氛圍營造要求非常高,往往需要藝術的融入。它不僅要求設計水平,也要求對文化與藝術的把握;不僅要求靜態的表達,也要求與運營的結合。
游客是用心投票的。知道游客要什么,比自己想做什么重要得多。注重細節和工匠精神,比做一個旅游產品重要得多。
沒有情懷,還真做不了古鎮。
門票值不值?
一個古鎮,設置門票或者取消門票,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而是值不值的問題。
當游客覺得“值”時,就可以設置門票。或者說,當設置門票,就必須有實實在在的動作,讓游客覺得值。例如,你可能需要短期放棄一部分租金收益。
門票篩選出了目標客群,滿足這部分客群需求,需要一個景區從運營角度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實際上,是一個景區在產品、運營與服務方面綜合提升的動作。
例如,原有的部分商鋪租金或商業經營收入,轉化為滿足游客需求的門票附加值;增加原來沒有的免費的活動、文化或生活場景的營造或是非遺文創的展示,就成為必須要為游客提供的選項。原來無序的景區商旅管理、商業業態、品控與服務,就需要形成集中管理、提升和支持的機制。這是門票古鎮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實際操作中,因設置門票或取消門票而進行的一攬子方案中,最終實施落地的難度甚至大于新建一個小鎮的難度。關鍵詞是:專業度、專業精神、資金保障、政府政策支持、集權。
旅行社喜歡什么?
很多古鎮,尤其是新建的門票型古鎮,也如72奇樓這樣的門票型主題街區,對旅行社依賴程度高,可能在定價時處于被動狀態。為什么烏鎮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對旅行社的過度依賴,折射出對自己項目的不自信。
在游客自我覺醒的時代,重度依賴旅行社的古鎮是無法長久存活的。
一定程度上,旅行社與銀行類似——喜歡錦上添花。
求人不如求已,功夫還是要下在自己身上,這是長久解決問題的根本。
建議的方法:游客優先下更遠的視野、主題的突出、產品創新、細節與服務、嘗試與旅行社投資綁定、給門票更多附加值、營銷推廣的散客友好、逐步去化團返旅購店。
古鎮網紅
網紅包括網紅的人、網紅事件營銷、網紅活動或演藝、網紅場景、網紅產品或商品。
網紅具有爆發強、熱度短、易于復制、難于創新的特點。
古鎮無疑是網紅最好的載體之一,網紅對古鎮具有重要的賦能作用,創造網紅是古鎮運營的重要工作。
每個網紅作品都凝聚著創作者的大量心血和精力。復制網紅是錯的,創新網紅是必要的,低俗網紅需要摒棄。
例如,拼湊網紅場景形成自己的街區氛圍,古鎮會受到傷害,游客對重復性的網紅內容極為反感。有些古鎮內自創的市集很受歡迎,而圖省事引進的全國通用小吃市集則受游客詬病。
其實,我們的創意,不一定要打造成一個網紅,也不一定每一個都會成功,游客喜歡就好,喜歡的多了,也許就成了網紅。
造什么節、活什么動
古鎮要有自己的節日,而且不止一個。
節日主題來自于在自身特點上的挖掘和創造。它對景區運營有著重要意義,策劃和實施自己的節日,進行資源整合,培養自己的節日品牌,是運營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古鎮自有的節日,就像音樂有了起伏才動人,就像人們有了春節、圣誕節才覺得有幸福感一樣。
古鎮的活動,不僅指傳統意義上的活動,也不僅指那些某個時間,散落在某個小場地上的表演,它需要配合古鎮的歷史、文化與生活,需要自然而不做作,需要體現在細節上。
一位挑著菜擔走過的老農,賣豆腐的吆喝聲,酒坊里飄來的酒香,一位免費的擦鞋匠,一位自愿付費的速寫肖像畫師……,這些既是活動,也是場景,如果你用心了,游客就會感受到,如果做得足夠多、足夠好,游客就會滿意。
古鎮的運營有技巧嗎?有,好像也沒有。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游客想要什么,然后用心去做就好。注意,用心去做。
題外:關于行業前景與內卷
有些評論對行業內卷或是前景過于的悲觀,行業確實會下行,消費確實在降級,但它也會反向推動優質景區的出現。客觀評價不是悲觀,優秀是競爭出來的。
之前寫過一篇關于內卷的文章,我反對的是,那種利用政府資源,以城市為單位,粗暴的做表面文章、爭短期效益的、浪費社會資源的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