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很多景區出現的問題其實都是結果,而非原因,游客數量少感覺是營銷問題,但根源是產品問題,景區墨守陳規,沒有突破創新,產品沒有吸引力。因此,景區解決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現在不是市場不行了,其實游客的市場總量沒有變,更多的是景區自身出現了問題,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賣點,是景區自身的產品落后了,或宣傳推廣太老套了,類似探店達人,只是產品羅列,對外宣傳太散,不聚焦,沒有抓住產品的核心賣點,景區核心的玩法,景區需要告訴游客景區的玩法,就需要廣告宣傳、品牌宣傳這樣能抓住景區核心賣點的網紅達人對外進行品宣。
景區需要的是產品屬性,而非填充屬性
景區要提升,首先要對產品進行升級,然后再升級營銷服務。景區很多項目其實不是產品,不具有產品屬性,只是景區的填充元素而已。比如景區中的博物館,如果沒有人講解是不具有產品屬性,只是一個景區的填充而已。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之前的網紅產品也失去了產品競爭力和產品屬性,變成了景區的配套。
產品豐富度不代表產品力
很多景區的投資人認為可以靠產品豐富度吸引游客,質量不夠數量來湊,量變一定程度可以達到質變,可以形成景區核心吸引力,但實際上產品豐富度不代表產品競爭力,景區競爭力需要景區聚焦核心產品,找到市場的核心賣點。
高大上的產品,市場不一定買單
做好旅游其實不復雜,就是如何讓游客高興,項目也不一定高大上,只要滿足游客的需求點,市場自然買單。很多景區的產品不行主要原因是太高端了,是老板意志的呈現,非游客老百姓的意志(經濟實力、認知喜好)的呈現。
產品的打造創新要基于市場、基于人性
文旅項目的運營邏輯,不應是建成后的“補救方案”,而是規劃期的“基因編碼”,是一場關于“生存概率”的精密計算。
運營前置要求操盤者“以終為始”,在藍圖階段便做出“開放運營”還是“封閉管理”的戰略抉擇,是“招商為主”還是“自營+招商”的業態模式;這需要操盤者對每個業態、每個品類、甚至每個店鋪都有清晰的運營方式、運營邏輯的認知。
景區要發展,就要梳理區域周邊產品,洞察市場需求,熟知相關政策,審視自身項目和財務狀況,看看景區有無必要繼續經營,是否要及時止損,然后再去產品創新。
做產品就要尊重人性,滿足人的欲望,滿足人的貪嗔癡。景區的核心就是生產內容,新奇特是項目第一生產力,核心吸引物可能是景觀、人、攤位等,站在游客視角,告訴游客該怎么去玩,人性愛玩,增加產品的競爭力的方法就是吃喝住行游購娛朝娛樂化方向努力。
產品的創新要基于市場需求,打造產品要符合、乃至超出游客預期,從而進行有效的市場供給,來構建景區的商業壁壘和商業模式。很多景區產品的突破點就做區域的補位型產品,給周邊產品做補位,避免同質化競爭,形成差異化聯動發展;或做生活需求產品,比如爬完泰山后的沐足產品。景區還要明確哪些是具有時效性引流的爆款產品,哪些是配套型收割性產品,引流收割各司其職、協同分工。
或者融合性產品,就是基于景區自身的資源、文化,融合新的玩法,但要符合大眾的喜好,避免曲高和寡。長頸鹿莊園,就是長頸鹿和莊園的融合。婚慶產品與農業相融合,與薰衣草莊園合作推出薰衣草莊園婚拍等產品,為新婚夫婦提供婚拍服務。
淡季旅游產品要循序漸進
景區淡季旅游要循序漸進,首先針對周邊一兩日游市場,做本地差異化產品,找到核心賣點對外宣傳推廣,慢慢作起品牌,再本地市場基礎上再做長線的外地旅游市場。針對本地客群市場,景區產品屬性不能本土化,要異域化,很多旅游目的地城市冬季客源以本地人為主,但產品屬性針對外地人,這就造成了供需錯位,投資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