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宋城演藝(300144.SZ)到底有多賺錢?2024年宋城演藝營收24.17億元,同比增長25.4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49億元,同比增長1054.18%。
10.49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在文旅景區類上市公司中斷崖式領先。對比來看,黃山旅游歸母凈利潤3.15億元,峨眉山A 2.35億元,擁有烏鎮、古北水鎮的中青旅1.6億元,都跟宋城演藝存在數量級的差距。
宋城演藝利潤在各上市文旅景區中遙遙領先
凈利率方面,宋城演藝更是高得驚人,43.4%的凈利潤率,旗下杭州宋城、三亞千古情、廣東千古情等景區項目的毛利率高達60%-70%。需知,宋城演藝大體上是一家重資產投資的公司,旗下自投項目有杭州宋城、三亞千古情、麗江千古情、九寨千古情、桂林千古情、張家界千古情、西安千古情、上海千古情、廣東千古情等9個。
重資產景區公司,能達到這么高的利潤率,實屬罕見。
營收、凈利潤增速方面,宋城演藝也表現極佳,營收同比增長25.49%,凈利潤同比增長1054.18%。這在文旅消費相對疲軟的當下,已屬于非常高的增速。
宋城演藝輕資產業務的增速,也相當可觀。宋城演藝還有輕資產輸出項目長沙炭河古城、宜春明月千古情、鄭州黃帝千古情、三峽千古情等,2024年,宋城演藝輕資產的設計策劃業務營收1.85億元,同比增長了118%。自投項目和輕資產項目,雙輪驅動,擴張宋城演藝的項目版圖。
市值方面,宋城演藝的市值高居A股文旅類上市公司第二名。截至2025年4月28日,總市值247億元,僅次于擁有免稅牌照的中國中免,高于老牌文旅央企華僑城A,高于中青旅,也高于其他A股旅游景區類公司。
A股文旅類上市公司市值一覽表
核心演藝項目營收下降
應該說,宋城演藝交出了一份非常亮眼的財報,堪稱文旅企業的楷模。然而,盛況之下,亦有隱憂。接下來,知酷文旅重點分析一下宋城演藝存在的問題,以便為文旅業界提供趨勢參考。
首先,宋城演藝多個核心項目的營收同比下降。其中,杭州宋城同比下降2.71%,三亞千古情下降8.66%,麗江千古情下降9.71%,張家界千古情下降46.45%。
西安千古情、上海千古情的營收同比增長,主要是項目新開業,處在營收爬升階段。只有九寨溝千古情、桂林千古情是真正意義上同比上漲。
多個項目營收下降,總營收還能上漲,主要得益于廣東千古情景區的新開業,帶來了2.56億元的新并表收入,以及輕資產設計策劃收入同比大漲118.56%。
事實上,對比2019年來看,核心項目的營收下滑更加明顯。2019年杭州宋城項目營收9.19億元,2024年僅為6.37億元;2019年三亞千古情營收3.93億元,2024年僅為1.75億元;2019年麗江項目營收3.33億元,2024年僅為2.9億元。
杭州宋城是宋城演藝起家的項目,三亞千古情、麗江千古情是宋城演藝第一批異地擴張的項目,三大項目長期占宋城演藝總營收的50%左右,是最核心的幾個項目。為什么這些項目營收下降如此明顯?
很重要的原因是,游客對千古情系列的審美疲勞。
宋城演藝的三大成功秘訣
千古情作為最早、最經典的旅游演藝系列,其帶有深厚的為旅游團客服務的基因。雖然,宋城演藝一直在極力地擴大散客占比,但這一產品基因卻是融在宋城演藝的骨子里,很難轉變。
旅游團客的消費特點和自由行散客的消費特點完全不同。團客對旅游演藝的自主選擇性不高,主要是被旅行社“牽著鼻子”消費,打包進旅游線路里。團隊對于旅游演藝的要求也不高,熱鬧、華麗、有噱頭即可,這近乎于看雜技表演的心態。宋城演藝的產品,很好了迎合了這部分觀眾,以及其產品很好滿足了旅行社的需求。其旅游演藝產品本身套路化、模板化嚴重,每個項目幾乎千篇一律,舞臺、布景、燈光、服化道等大紅大綠,加上聲光電特效以及一些調動觀眾情緒的驚險動作,非常符合年齡偏大、藝術審美需求不高的團客的偏好。
而對于旅行社,千古情系列有很高的返傭,散客價和旅行社團客價相差很大,為旅行社留足了利潤空間。旅行社也樂于把千古情打包進自己的線路里,因為一方面名氣大,另一方面旅游團客也需要這種熱鬧、應景的演出節目,增加行程體驗的豐富性。
這類旅游演藝作品的創造門檻,其實并不高。宋城演藝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是入行早。
早在1996就在西湖邊上開業了第一家杭州宋城景區,是國內第一批吃到大眾旅游團紅利的文旅企業。
第二,是宋城演藝的模式和選址。
宋城演藝是自投、自導、自營,從商業性來看,宋城演藝的選址、投資規模、成本控制上,都優于地方政府和文旅國企主導的投資模式。明顯賺不到錢的項目,地方政府會投,但宋城演藝不投。別的地方政府找大牌導演創作,制作費都要1億元,而且大導演未必了解團客的需求。宋城演藝自投、自導,最大程度上把控住了各項成本,滿足了團客和旅行社的需求。
宋城演藝的項目選址也很有特點。一個是主要在南方,9個自投項目,除新近開業的西安千古情外,其他8個都在南方。為什么不來北方投呢?一方面北方消費能力不如南方,另一方面北方旅游淡旺季太明顯,天氣一冷,當地核心景區就沒客流了,依附于核心景區的旅游演藝自然也沒客流了。
另一個是,宋城演藝不選成都、重慶、長沙、武漢這樣的本地人口多、消費能力很強、外來客流也很多的中心型城市,而是選九寨溝、張家界、桂林、麗江等這種幾乎沒有本地消費、純靠外來游客的旅游目的地。為什么呢?因為這些旅游目的地團客多、旅行社多,而本地可選的文化消費產品很少。
舉例來說,宋城演藝為什么不在成都、重慶、長沙、武漢等落地項目,因為這些城市外來客流雖然也很多,但旅行團少,大多數旅行社不喜歡把游客放在這些城市住宿,因為貴,因為沒有政府補貼。同時,這些城市夜生活太繁華,游客可選的晚間娛樂項目太多,不一定想去看旅游演藝。宋城演藝選在九寨溝、張家界、桂林、麗江這種地方,游客晚上除了看演出,無事可做。
所以,宋城演藝的成功絕對不是因為產品真的做得好,游客真的愛看,而是它巧妙的選址,讓自己的產品在當地壟斷了外來游客的消費選擇。宋城演藝唯一一個選址的例外是上海千古情項目,敢在上海這種大城市硬碰硬,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宋城演藝試水轉型的行動。這個項目經營情況怎么樣呢?應該說很不好,只有30畝的面積,是其他千古情的面積的1/5-1/3,開業了幾年,在上海市場上一點水花都沒有,虧損的程度是各個千古情項目里最高的。
所以,宋城演藝的項目在北京、上海、成都、重慶、長沙、武漢這種花花世界,是沒有競爭力的,只能開在本地夜生活匱乏、缺少文化消費、外來客流量卻十分充沛且有大量的旅行團的熱門旅游目的地。
第三,相比其他旅游演藝項目,宋城演藝各項目的座位數極大,具有規模優勢。
劇場夠大,才能把邊際成本降到最低,座位數夠多,才有足夠的彈性容納空間,應付十一黃金周等節假日的客流峰值。這也契合旅行社的需求,旅行社最需要的就是供應穩定,且成本低,最好有大量的室內劇場,不懼天氣的影響。
這些特征也都融在宋城演藝的產品基因里。杭州宋城自開業以來,不斷擴張劇場規模,從最初的單個劇場,幾百人的規模,到2024年已經擴張到5個劇場,同時容納上萬名游客觀演。三亞千古情座位數高達4700個,麗江千古情4500個,桂林千古情3200個,廣東千古情3000個,西安千古情5700個座位。這一個個,都是旅游演藝中的巨無霸。
對比一下,張藝謀、王潮歌的“印象系列”,都是室外實景演出,天氣一變,演出取消。王潮歌的“又見系列”改為室內,但為了追求藝術效果,采取行進式演出方式,沒有固定座位,觀眾邊走邊看,單場演出最多容納1000人,還需要分不同的故事性進入,否則場館容不下。投資8.19億元的戲劇幻城《只有峨眉山》,主劇場“云之上”才1400個座位,也是要邊走邊看,穿梭在不同的演出空間。
在規模體量上,唯一能和宋城演藝掰掰手腕兒的,大概是同在張家界的《魅力湘西》,座位數3100個,馮小剛擔任總導演,同樣的熱鬧、華麗風格,具備旅行團客偏好的一切特征。所以,《張家界千古情》一直被《魅力湘西》壓著打。2024年,張家界千古情營收3671萬元,相比其他千古情項目動輒上億元,少得可憐,要知道張家界千古情有座位3000個,只是略少于其他千古情,而營收3671萬元,只是其他千古情項目的零頭。而且,2024年張家界千古情營收同比下滑了46.45%。為什么呢?就是因為碰上了旗鼓相當的對手,《魅力湘西》落地比張家界千古情早,位置比千古情好,跟旅行社的關系比千古情鐵。《張家界千古情》無法在當地形成客流壟斷。
所以,宋城演藝堪比印鈔機的盈利能力,并不是產品做的多么受游客歡迎,多么有市場競爭力。而是其通過嚴苛的選址、極低的邊際成本、極大的客流吞吐量、標準化的創作套路,批量制造了最適合旅行社、旅游團的“應景作品”。這種作品在缺乏夜生活、缺乏文娛消費的旅游目的地,也能通過一些渠道吸引散客。但是,把它放在大城市,或者當地有規模體量相當的競爭對手,千古情系列就沒有競爭力了。
產品缺乏創新力
可以說,靠著以上的方法,從1996年至2025年,宋城演藝吃了30年的旅游紅利,而其演藝作品本身,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思想性都不高,缺乏創新力。這些缺點,在當今這個游客自主選擇消費,且年輕游客鑒賞能力不斷提高的當下,暴露無疑。
成功的模式會形成強大的路徑依賴。時代在變化,新一代年輕的游客在成長,游客的審美在提升,而宋城演藝卻很難真正完成旅游演藝產品的創新。
杭州宋城2024年的營收只有2019年的69%,三亞千古情2024年只有2019年的44.5%,麗江千古情只有2019年的87%。為什么三大核心項目中,三亞千古情的降幅最深?那是因為三亞是最不依賴旅行團的旅游目的地,絕大多數客流都是散客。散客有自主選擇權,散客對演藝產品的需求再不斷升級,你產品達不到他們的審美,客流量就不可能持續,尤其是年輕游客。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王潮歌的《又見平遙》。《又見平遙》有很強的創新性,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表演形式都很有看點。2019年《又見平遙》全年游客69萬人次,2024年上升到80萬人次,完全沒有客流下滑的跡象。2024年《又見平遙》總營收1.64億元,接近《三亞千古情》的水平。可要知道,《三亞千古情》有4700個座位,而行進式的《又見平遙》單場最多容納1000人。
《又見平遙》演出 圖源:又見平遙
王潮歌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更是突破了旅游演藝作為旅游目的地附屬品的屬性,真正把“只有河南”做成了能引流的核心景區,2024年“只有河南”各劇場觀演人次超過2000萬,其中85后觀眾占到85%。
“只有河南”和千古情系列,是有本質不同的,千古情系列說到底是蹭熱門旅游目的地的流量,本身很難帶來客流增量。而“只有河南”落在鄭州中牟縣,“只有河南”把這里變成了熱門旅游目的地。
這就是創新的力量,這就是新一代游客的選擇!“只有河南”這樣的項目,不是套路化、批量化的作品,而是真正有思想、有才華的藝術家突破自我之作。
可以說,批量化復制、套路化嚴重、演出風格陳舊的老式旅游演藝,正在遇到新一代游客的審美疲勞。吃了30年時代紅利的宋城演藝,還有能力跟上新時代的大潮嗎?
知酷文旅對此并不看好。股民對此投了反對票。宋城演藝的股價高點在2021年4月22.53元/股,目前(2025年4月28日)股價只有9.43元/股,距離最高點的已經下跌了59.2%。
最近12個月,宋城演藝股價高點為15.9元/股,目前(2025年4月28日)股價距離12個月高點已經下跌了41.7%。再看2025年至今的股價漲跌幅,宋城演藝只有1.4%,在A股旅游類上市公司中僅排第19名。
業績表現這么好,股民和投資機構卻不肯押注,股價連年陰跌。這已經足以說明問題。
宋城演藝當下還有247億元的市值,在文旅上市公司中高居第二名,這一市值主要是宋城演藝的利潤夠厚。按市盈率來看,宋城演藝市盈率(LYR)只有23.5倍,在一眾文旅上市公司中屬于中下游水平。
隨著年輕一代游客對宋城演藝的審美疲勞進一步加劇,各個項目的營收、利潤會進一步下降。“文旅印鈔機”宋城演藝不會在一瞬間衰落,因為旅游團不會瞬間消失,一些熱門旅游目的地缺乏夜間大型文旅項目的情況也會長期存在。但可以預見,宋城演藝將會走一段長長的下坡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淪為文旅行業邊緣性的角色。
某種程度上,沒有永遠屹立在時代潮頭的企業,長江后浪推前浪,這是文旅行業正常的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