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去年7月,Sue在東京成田國際機場體驗了一把“睡在機場”的感覺。
這是她第一次入住膠囊酒店。酒店在航站樓內,價格約三百元人民幣,辦理入住后,服務人員給她一把儲物柜鑰匙、一個放著睡衣拖鞋的雜物筐,先在酒店空間里完成存放行李、洗臉刷牙、淋雨沖澡等雜事,然后進入膠囊狀的睡眠單元。休息一整晚后,第二天直接領著行李去乘坐早班飛機。
“有點像科幻場景,穿著統一的睡衣,一步步完成睡前步驟,然后進入太空艙睡覺。”Sue對這次體驗記憶猶新。
Sue入住的成田機場膠囊酒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膠囊酒店最早興起于商旅客流量較大的日本機場,在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等亞洲地區較為流行。現在,這類酒店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內機場。
據去哪兒網大數據最新提供給界面新聞的數據,目前國內北京、成都、杭州、昆明、西安等近20個城市機場開設有膠囊酒店,部分三四線城市也出現了這種新型酒店的身影。
例如,今年10月下旬,銀川河東機場推出了位于航站樓里的膠囊酒店,24小時營業,白天入住4小時只需60元。
在蘇南碩放國際機場,一款類似膠囊酒店的“睡機場酒店”更像一排縮小版的酒店客房,每間客房里有單人床、充電插座、wifi、獨立空調和消防設施。
不同于傳統機場周邊的中轉酒店,這些膠囊酒店大多位于機場航站樓,主要為轉機(站)客人臨時住宿而設計,在硬件上幾乎沒有任何多余的裝飾物和家具,許多膠囊酒店甚至舍棄了衛生間,節約空間設置更多的房間。
來自老撾的年輕人Vong去年7月到西安旅游時,因為晚間的航班臨時取消,他不想為找酒店往返市區,決定入住西安機場的膠囊酒店。他覺得酒店的舒適度和衛生都不錯,就是去衛生間還需要走一段距離。
也有住過膠囊酒店的網友評價稱,由于睡眠艙之間挨得太近,容易聽到隔壁打呼嚕的聲音,或是“被別人的鬧鈴吵醒”。
即便如此,由于膠囊酒店位置方便,價格較傳統酒店更低,許多因轉機、延誤等原因不得不滯留機場的旅客仍然樂意選擇膠囊酒店。鐘點房尤其受歡迎,今年國慶期間,北京、西安、成都等地機場膠囊酒店的鐘點房預訂率達到27%、25%、12.5%,而周邊500米以內的傳統酒店鐘點房預訂率不足2%。
據去哪兒網大數據顯示,國內膠囊酒店平均價格在每小時31.4元,單人每間夜均價143元。如果旅客需要休息3-4小時以上,鐘點房價格就不如訂一晚房價劃算,因此有許多用戶預訂一間夜,但只在膠囊酒店休息幾個小時。這使得許多膠囊酒店的入住率在旺季超過100%。
“這幾年在機場興起的膠囊旅館,大小不一,各個品牌都在搶占。這個領域存在一定市場需求,主要是散客入住。”晗月酒店集團副總裁、酒店業資深人士夏子帆說道。
國內已有廠家開始批量生產膠囊酒店。據夏子帆考察,目前市面上的膠囊酒店主要有兩種版本,一種是從日本引進,只有睡眠艙,沒有洗漱空間,需要集中洗漱淋浴;另一種是類似于郵輪上較小的客房,物資齊全,包含洗浴設施。
除了這些封閉式的住宿空間,還有機場設置了帶有娛樂空間的小型膠囊艙,形態類似躺椅,旅客可以在里面聽音樂、看電影,受到年輕群體的歡迎。
不過,這類膠囊旅館的消防安全和建設規范還有待建立。華美酒店首席顧問趙煥焱告訴界面新聞,在日本住宿業,出于安全考慮,規定這類膠囊酒店每個睡眠空間不能上鎖。
夏子帆也表示,膠囊旅館興起之初曾因為消防安全在國內被叫停,直到2017年左右,才隨著市場需求再次開始流行。
據他向生產廠家了解,目前膠囊睡眠艙通常會使用防火隔熱的材質,而小型客房版膠囊則會在集中安裝時沿用郵輪業的方案,布置管線、安裝消防噴淋,做好安全防范。
在膠囊酒店睡眠艙內,可以看到“禁止吸煙”的提示,還有的會在艙內擺放小型滅火器。
隨著各種住宿形態不斷出現、完善,“睡在機場”或許不再是一樁苦事。
*本文來源:界面,作者:鄭萃穎,原標題:《膠囊旅館悄然興起,幫旅客解決機場休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