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伴隨國內首個內河綜合型郵輪母港落戶南京,內河郵輪旅游產業的發展也備受關注。8月9日,南京市政府與招商局集團舉行棲霞山國際郵輪主題綜合項目、金陵船廠轉型發展項目的簽約儀式,這意味著,全國首個內河綜合型郵輪母港落戶南京。一時間,長江旅游似乎迎來了利好。近年來,內河郵輪市場的關注度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國內游客也開始青睞長江航線。不過在此之前,內河郵輪市場也參差不齊,以長江三峽為主要航線的旅游市場也曾陷入低谷。在產業利好下,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內河郵輪產業即將升級擴容,不過面對入境游客源低迷、市場經濟不景氣的背景,內河郵輪如何挖掘客源成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
迎來新契機
首個內河郵輪母港的建成,對于內河郵輪旅游來說,可謂是一次利好。據了解,棲霞山郵輪主題綜合項目位于棲霞山東北側,定位為“金陵江海門戶,山水城市客廳”,項目初步規劃占地約104公頃,總投資約150億元,建筑面積約65萬平方米,由國際郵輪母港、棲霞山北門戶、國際交流營地等組成,主要建設客運中心、免稅中心、航務中心、海洋探索中心以及會展酒店、雕塑公園、慶典廣場、漂移式體驗劇場、4D水幕電影等。利用岸線總長約1公里,布置國際郵輪泊位2個(8萬GT及3萬GT)、萬噸級江輪泊位2個。
據介紹,該項目預計3-5年建成,建成后,游客可從南京棲霞山腳出發,坐江輪上溯抵達三峽游覽,同時從該母港,游客還可以下行坐海輪遠游重洋。
對于首個內河郵輪母港項目,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表示,從重慶到長江下游,內河郵輪碼頭設施普遍比較簡陋,碼頭功能并不是很齊全,而棲霞山郵輪主題綜合項目功能比較齊全,未來如果南京建成該郵輪主題綜合項目,顯然對內河郵輪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此外,亦有業內人士指出,棲霞山郵輪主題綜合項目不光可以作為內河郵輪母港,甚至可以停靠部分國際海輪,起到郵輪中轉站的作用。
為了促進內河郵輪的發展,今年1月25日,重慶市政協聯絡委還提交集體提案,就加快推進長江三峽黃金旅游帶高品質發展提出建議。
北京商報記者還了解到,近年來不僅僅是硬件上的升級,航線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據一家內河郵輪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航線產品也呈多樣化發展,不僅僅是重慶到宜昌,還有其他的港口航線,豐富了長江三峽的旅游線路。
近年來,內河郵輪的發展似乎越來越受到游客的關注。據一家經營內河郵輪船票旅行社代理商指出,作為內河郵輪旅游市場最主要的航線之一,長江三峽航線近一年來接待游客人數出現了小幅上漲,這其中包含國際游客和國內游客。尤其是長江豪華郵輪市場,不僅僅是外國游客增多了,此外,更有不少國內游客。
業內人士表示,在三峽大壩建好之后,江道拓寬,豪華郵輪的增多更是吸引了不少海內外游客前來一睹“高峽出平湖”的風采。
曾陷低迷期
相比于海上郵輪市場,雖然內河郵輪發展時間并不晚,但無論是經營規模還是豪華程度上,均有較大差距。此外由于市場參差不齊,加上之前安全事件的影響,長江內河郵輪市場并未受到國內大眾游客的青睞。
據了解,長江三峽豪華郵輪大部分為重慶至宜昌或武漢之間往返航線,主要航線以3晚4天、4晚5天為主,價格則在1000-4000元不等,根據郵輪豪華程度而定。同時,出游方式則與海上豪華郵輪模式相近,即船票包含餐飲和住宿。
對于長江三峽郵輪市場的發展,有郵輪代理商指出,2013-2016年,可謂長江三峽郵輪的低谷期,每年大約僅有80萬人次,直到2017年,才增長到每年100萬的接待量,而這一數據顯然比不上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出境郵輪市場。 新世紀游輪銷售總監謝瑜還進一步指出,這其中最慘的一年當屬2015年,大約只有50萬-60萬游客。
2015年6月1日,可謂長江三峽郵輪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載有454人的“東方之星”客輪在暴雨中傾覆,事故造成442人遇難。謝瑜指出,當時該事件對長江三峽郵輪市場造成一定影響,甚至可以用“斷崖式下跌”來描述,此后,長江三峽郵輪市場處于不斷恢復中。
不知是否因為“沉船”錯過了內河郵輪最佳發展期,近幾年,長江三峽郵輪并未見太大的增量。相比之下,海上出境游郵輪則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鄭煒航指出,2013-2016年期間,正是海上郵輪增速最快的一段時間。
根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歷年發布的郵輪報告顯示,近年來以中國游客為主的母港出入境人數從2013年的50多萬增長到2016年的212萬,人數翻了約4倍。
鄭煒航表示,當前內河郵輪市場普遍面臨著檔次低、設備簡陋、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相比于海上郵輪而言,仍有不少差距。
受制入境游
在出境郵輪市場遇冷調整、內河郵輪產業升級雙重利好下,內河郵輪市場似乎在未來一段時間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不過,在當前入境游市場不景氣、國內客源不足等因素下,內河郵輪能否高速發展也面臨不小的挑戰。
北京洲際輝煌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劍萍坦言,一直以來,長江三峽豪華郵輪經營和銷售主要以國外市場為主,國內游客只占三峽郵輪客源量的很小一部分。在2015年以前,九成市場都是國外游客,只是近年來國內游客比重不斷增多,目前國內游客和國外游客的比重可以占到4:6,可以說近年來國內市場的客源正在彌補入境游客源不足的問題。
據了解,2017-2018年,國內出境郵輪市場開始步入低谷。韓國市場的受限讓大批出境郵輪客轉而投向其他市場,而正是這一年,內河郵輪市場開始步入增長期。不過,在看似產業即將迎來擴容期時,內河郵輪市場也受到不少因素的制約。
有旅行社相關負責人坦言,三峽郵輪產品價格大多在1000-4000元不等,產品則多為3晚4天,核算下來平均每晚價格幾百元到上千元,與國際出境游郵輪相近,不過硬件設施則有較大差距,因此競爭力存在不足。現階段核心客群仍然是外國客人。
劉劍萍還坦言,之所以老外比較受到歡迎,一方面是因為國外客源素質較高,另一方面,內河郵輪市場國內客源部分地區還屬于低凈值客戶,客單價并不高。謝瑜表示,當前長江三峽郵輪的國內主要客源市場為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因為地緣屬性,珠三角和京津冀的客源前往三峽航線游覽還需要承擔往返的高鐵或航班費用,無論是時間還是旅途費用上都增加了成本,僅長三角具有優勢。雖然川渝鄂地區也有不少游客,但是這些游客客單價并不高,市場擴容頗具挑戰。
近年來,入境游市場的低迷也給長江三峽郵輪市場的發展增加了難度。根據文旅部此前發布的2018年旅游數據顯示,入境旅游人數為1.4億人次,僅比上年同期增長1.2%,而2017年這一數據僅增長0.8%。
資深旅游專家認為,未來內河郵輪想要在市場擴容,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硬件能力,提升性價比,從而吸引更多的海內外游客前往。
*本文來源:北京商報,作者:關子辰,原標題:《首個母港敲定 內河郵輪的春天來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