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今年五一,有客人入住青島的民宿時發現路由器指示燈里隱藏了偷拍攝像頭。類似的情況早就不是第一次發生,2017年就有一對情侶在入住臺北高雄的愛彼迎民宿時,在煙感器內發現針孔攝像頭,并為此維權半年。
民宿隱私安全問題為何成為行業難題?
民宿和酒店,都兼具公共性和隱私性——在時間縱向上是公共使用場所,服務于來來往往的流動住客;在某段時間內,又是住客的私密空間,需要對其隱私安全負責。酒店客房也早有發現偷拍案例,民宿業相比酒店,法規尚未明確,且處于弱監管狀態,導致民宿業對偷拍問題防范更難。
帶有“共享經濟”基因起步的民宿平臺,最初依靠租住雙方的信任完成交易,平臺自身更多是信息中介作用。隨著民宿市場規模壯大,平臺自身也日趨成熟,并承擔起更多維護用戶各項權益的責任。盡管如此,為了降低市場拓展的門檻,平臺對民宿預訂者身份、資質的核查往往趨于簡單,即使不提交身份證件,用郵箱、手機號等注冊信息同樣可以入住。
這種低門檻的入住方式,無形中降低了犯罪成本。不僅是安裝偷拍設備,例如破壞房間設施、制造垃圾等惡劣行為,也難以被約束。
民宿業的隱私安全需要從三方面來構建,即法律法規、技術保障、安全意識。
首先,民宿行業應該構建起自己的事前防線,而不是坐等問題發生再亡羊補牢。
受限于技術和運營成本,民宿平臺尚不能對所有房間進行隱私安全排查。但隨著民宿業進一步規范以及技術手段的提升,采取智能門鎖配套方案的應用,譬如像酒店業一樣完善入住人登記、人臉識別、身份錄入,正逐步實現。目前幾大民宿平臺對用戶的認證,需要提交身份證明,途家今年新戰略升級后,正在推廣其智能門鎖系統,在部分城市,該系統與公安系統直連。這些舉措,勢必會更好消除安全隱患、起到預警作用,以及協助案發后搜集線索。
除了技術手段,民宿平臺也應該在運營管理制度上,更好杜絕風險隱患。比如,除了對有過偷拍行為的房源永久下線外,應當建立民宿業中的房東黑名單制度,以防其繼續侵犯他人隱私。
從意識上來說,民宿平臺可以做更多防范措施。在全面普查所有房源存在現實困難情況下,有民宿平臺已考慮由當地運營管理人員實施一線的突擊檢查,明確警示安裝偷拍設備的后果。同時由房東、保潔人員在每單客人入住前,進行可操作的檢查,譬如檢查高危的煙霧報警器、路由器、鬧鐘等電子設備、鏡面等。
這些是目前民宿平臺可操作落實的舉措。同時隨著民宿業的發展成熟,對其形成統一的監管機制,盡快完善出臺行業法律法規,將更有效的規范民宿業健康發展。
青島偷拍的房主,最終被處以行政拘留20日并罰款500元,被微博網友吐槽“犯罪成本太低”。法律有量刑標準,也并非所有違法行為都能靠重罰解決問題。但“無知者無畏”,偷拍者很多根本沒有意識到是在犯罪,也不了解應承擔的相應后果。警方和平臺都應該加大對違法行為后果的告知力度。
我國《侵權法》規定,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屬于侵犯隱私權范疇?!睹穹ㄍ▌t》規定,侵害隱私利益的民事責任方式,應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致他人精神損害,并且造成嚴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
民宿由于其多樣性的住宿體驗,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但不能讓隱私保護、安全問題成為入住的隱憂、行業發展的障礙。
*本文來源:界面新聞,作者:鄭萃穎,原標題:《解決頻發的民宿偷拍事件,不能僅靠事后處罰》。